- · 《沙漠与绿洲气象》投稿[10/07]
- · 沙漠与绿洲气象版面费是[10/07]
擦亮“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紧邻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创建的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
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紧邻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创建的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传承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智慧,当地村民和保护管理者探索出“社区共管”的路子,村民参与到保护中来,并在保护中受益。
“朱蕉可以治胃痛、海船能清火解毒……”曼点村村民岩叫家房前屋后都种着政府扶持种植的传统傣药,他说:“这些植物既美观又能入药,有小病小痛随手拿来就能用。”
此外,政府扶持在橡胶林下套种大叶千斤拔、萝芙木,在村寨、公路周边种植土沉香、降香黄檀等,还在村里成立傣医药保护小组,将村集体约50亩天然林划为村寨“药用植物保护地”。村民们收入得到相应提高,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更高了。当地群众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与管理部门一道,成为这片动植物王国的守护者。
全民参与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向群防联护转变,动物栖息地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修复转变,种群巡护从以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相结合转变,珍稀濒危物种从收容救护向繁育放归转变,野生动物肇事处理从单一补偿向防补并举转变,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
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州1.9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森林覆盖率达81.3%,生态红线面积达42%,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2%。“绿色成了西双版纳的底色,生态成了西双版纳的本色,保护成了西双版纳的特色。”郑艺说。
让雨林不再“孤独”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几乎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雨林孤岛化等问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说,雨林守护着万千物种,守护稀缺的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受地理、气候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西双版纳的生态系统具有集丰富性、特有性与敏感性、脆弱性于一体的特点。虽然西双版纳有热带雨林分布,但并非所有植被都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其组成部分且呈片状分布。
西双版纳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同一区域不同生境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物种种群的增长和扩散;虽然具有良好的物种分化和新种形成条件,但种群小且数量少,物种容易出现濒危或灭绝;生态系统空间小,容易形成高度特化和小变幅的系统组分与结构,抗干扰能力较弱。
杨永平说,以热带雨林为主的生态系统,同一区域内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度高,一旦局部生态遭到破坏,将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亚洲象)国家公园规划建设为契机,做好生态修复的大文章,已经成为雨林保护管理者和科研专家达成的共识。在此共识下,西双版纳计划整合已建各类保护地,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依照雨林自然生境修复雨林,最大程度实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构建生态廊道,提高雨林连通性。
“林下还草木,沟谷还雨林湿地。”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科科长刘绍雄说,西双版纳正在实施雨林保护、修复和回归三大行动,针对橡胶和茶叶等传统支柱产业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物种单一、病虫害严重以及对雨林产生影响的问题,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54.3万亩茶园和橡胶园的生态修复,进行茶园森林化修复和生物多样性胶园建设。同时,对现有超海拔、超坡度、超范围的低产低效橡胶园退出并改种生态效益较高的其他混交林。
“雨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政府主导逐渐转向全民参与是未来可持续保护的关键,也是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关键。”杨永平说,最早通过政府设立保护区,划清明确的边界来严格实行“抢救性保护”,现在转入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方式的“恢复式保护”,未来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全民护航的局面。
“最终走向人与雨林的和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他说。
新华社昆明3月21日电
文章来源:《沙漠与绿洲气象》 网址: http://www.smylzqx.cn/zonghexinwen/2022/032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