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沙漠与绿洲气象论文(如何评价2018年4月国产OV(3)

来源:沙漠与绿洲气象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那么,接下来可能会有人就觉得奇怪,既然只需要添加一种粘合剂就能把沙漠变成绿洲,那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在沙漠的原始环境上大量植树,怎么不先把

那么,接下来可能会有人就觉得奇怪,既然只需要添加一种粘合剂就能把沙漠变成绿洲,那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在沙漠的原始环境上大量植树,怎么不先把沙漠变成土壤提升植物的成活率?

为什么研制出来的沙子粘合剂未大面积应用?

试想一想,既然有东西可以把沙漠变土壤,但却没有人使用,这必然牵涉到应用成本较高,而沙子粘合剂也正是如此。仅仅其中含有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就达到了每公顷4500到6500美元,换算为我们的单位也就相当于额每亩2700元。

也就是说,即便不含其他费用,这些沙子变土壤的成本就已经不低,而这种转变过来的土壤虽然可以种植农作物,但依然是不同于普通土壤的万向节和约束土壤,相当于只是将原本松散的沙子通过外力作用变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种植在该沙子上的植物能够实现基本的生长能力。

但是,该技术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目前的应用成本太高,难以从实际收益上来忽视投入成本。而且,这个技术的应用暂时还难以做到稳定和长效,尚不能做到一次使用就使用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改变其粘合剂的性能。

沙漠治理跟沙漠大规模种植农作物有何不同?

要知道,现在很多地方其实都不缺正常土壤的耕地,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都进城了,家里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儿童,以及部分妇女。

如果大家有时间回到乡下去转一圈就会发现,只有一大片的那种在路边的土地才有人种植,这些位置更便于播种和收割,而其他地方的土地往往都长草荒。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的农村现状,更多的是没人来种植或管理土地,而非土地资源已经达到了不够使用的程度。

当然,我们可以从沙漠的分布看出,并不是什么地方都有沙漠地形的,而它们大面积存在的地方又没有什么人居住,甚至靠近沙漠的地方人口数量也不大,这大概跟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有关,毕竟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生活。

所以,又有多少人能够专门去到沙漠深处、还愿意频繁投入大量成本来将沙漠种植上农作物?事实上,沙漠治理固然是一项重要工程,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该技术无法做到稳定有效,且投入成本合理,那么不计后果的大范围应用便会得不偿失。

而且,该粘合剂的作用其实主要就是保水,但沙漠地带哪里又有这么多的淡水资源,如果从其他地方大量饮水将涉及到更多的问题。而且,水是生命之源,要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也是有限的,有的地方就连人都难以保证正常的淡水饮用量,又怎么可能如此大量耗费?

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土地荒漠化是怎么回事?

相信在很多人心里,荒无人烟、没有植物和干燥缺水就是沙漠的样子,如果这片寂寥的土地上有可能存在什么有生命力的事物,那应该就是骆驼和牵引骆驼群的人们。

其实,在沙漠之下也可能有大量岩石、化石文物、乃至矿床和石油储藏,而很少有人在其周围居住也是该地形在资源开采上更便利的优势。

为什么人类不能停止沙漠治理工作?要知道目前全世界的陆地面积也只有地球总面积的30%左右,而其中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部分都是半干旱和干旱的荒漠地带。

而且,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沙漠面积都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相当于每年新增六万平方公里的样子。仅仅是截至目前,沙漠就已经达到了20%的陆地总面积,而与此同时,正面临荒漠化的土地面积竟然还有43%的样子。

简单点说,我们人类目前面临的生存威胁,除了极端天气之外,还有土地沙漠化。而土地荒漠化有气候因素,也有人为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樵采。

可能对于没有生活在沙漠附近的人来说,沙漠不但不可怕,更是大家愿意掷重金去观赏一番的美景。

不可否认,沙漠的壮观的确是其他地形无法媲美的,但大部分人从来不在意的可利用土地面积真的越来越小了。但养活大家的农作物、各种水果,以及我们栖身的房屋,都是建立在耕地之上,有用的土地并不像部分人以为的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减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农村如果推掉没人居住的房子,将其还原为可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就能得到一定补偿。

敦煌给世人的印象有哪些?

敦煌莫高窟让我想起他张大千

张大千最初到敦煌的时间是1941年的3月。那一年,他和妻子杨宛君、次子张心智以及学生一行数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莫高窟。

文章来源:《沙漠与绿洲气象》 网址: http://www.smylzqx.cn/zonghexinwen/2022/1207/599.html



上一篇: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出现众多湖泊?楼兰绿洲是
下一篇:沙漠与绿洲气象职称论文范文(沙漠绿化对气候

沙漠与绿洲气象投稿 | 沙漠与绿洲气象编辑部| 沙漠与绿洲气象版面费 | 沙漠与绿洲气象论文发表 | 沙漠与绿洲气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沙漠与绿洲气象》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