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漠与绿洲气象》投稿[10/07]
- · 沙漠与绿洲气象版面费是[10/07]
阿尔金山出现“猪声牛”,常为幼崽挡风雪,遇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阿尔金山是个神奇的地方,雪山与湖泊,沙漠与绿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与祁连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相连。位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库木库里沙漠,是海拔最高的沙漠,绵延无
阿尔金山是个神奇的地方,雪山与湖泊,沙漠与绿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与祁连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相连。位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库木库里沙漠,是海拔最高的沙漠,绵延无边的沙漠,看似荒凉贫瘠,却激荡着生命的活力。

生活在沙漠里的“猪声牛”种群,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每当一群群“猪声牛”从沙丘跑过,扬起黄沙,气势恢宏。牛群跑过的沙漠,留下一串串足迹,特别壮观!
“猪声牛”属牛科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庞大。“猪声牛”的中文学名叫野牦牛,因为它的叫声听上去就像猪叫一样,所以被称为“猪声牛”,藏语把它叫做“吉雅克”。
01母牛为刚出生的幼崽挡风雪,鼓励它赶快站起来
一个野牦牛群里,有男女老少,通常以一头雄壮的公牛为“首领”。每天都在“首领”的带领下去游荡、觅食,健壮的个体会主动保护年幼的个体。
平时,是有爱的“一家人”,但到了秋季求偶时,雄性野牦牛之间一言不合就打架,就为了争夺配偶权。只有胜出的一方,才有资格与雌性结为配偶。

母牛怀孕后,在第二年的夏季六七月份生崽。这个季节气候相对较好,食物也较丰富。刚出生的野牦牛幼崽,小小的一只,还比较虚弱,在地上蜷缩成一团。
母牛会温柔地舔舐幼崽,用嘴巴轻轻拱它的身体、脑袋,鼓励它快点站起来。刚出生的幼崽,只有努力站起来,才能吃到乳汁。
但是,有的母牛产仔时,遇到风雪天气就比较艰难了。幼崽刚出生就得面对恶劣天气,而母牛能做的,只有站在它身边,用自己的身体为它遮挡风雪,静静等候它站起来的那一刻。

野牦牛幼崽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快地站起来,否则容易遭到天敌——狼的觊觎。如果这时候被狼群盯上,母牛就算拼尽全力保护,幼崽也难逃狼群的袭击。
刚出生的幼崽,体质也有强弱的差别,有的需要几分钟,有的需要十几分钟才能站起来。本能地依偎到母亲身下找奶喝,跟随在母亲身边,小心翼翼地行走。大约半个月大,就可以跟着群体进行长距离迁移。
02体重800公斤,比家牦牛大2倍
野牦牛彪悍强壮,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但体型上有明显的差别。先说体重,野牦牛体重约800公斤,最大的公牛可以达到1吨重。
肩高大约170厘米,体长大约230厘米,尾巴长约90厘米。跟家养牦牛比,大了2倍;但跟白肢野牛比,就显得小了点。

一说到野牦牛,都说那是阿尔金山的“大力士”,身材健壮,四肢有力,肩部隆起,头上弯月形的角,长约45厘米,当它迎面冲击时,力大无穷,没有什么能够抵挡。
上体与四肢下半部的毛发,都是短而浓密的,从体侧到腹部的毛发却很长,跑动时迎风飘荡。在冰雪地里卧着,丝毫不会冷。
鼻镜小,嘴唇薄,牙齿质地坚硬,舌头上有一层肉齿,让野牦牛能够吃到垫状植物。采食能力强,消化器官粗大,能够从贫瘠的植物里汲取到身体需要的营养。
擅长奔跑的野牦牛,不仅要具备强壮的四肢,还要具备特殊的蹄子。蹄大而圆,但蹄甲小而尖,足掌上有柔软的角质。这样的结构,可以减缓其身体向下滑动的速度。
无论是陡峭的山地,还是起伏的山丘,或者是厚厚的积雪里,野牦牛都能轻松奔跑。
03在绿洲觅食,在陡坡上反刍,一天游荡几十公里
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山间盆地、高寒荒漠草原等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方,就是野牦牛的家园。野牦牛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阿尔金山的野牦牛,通常由十几头到几十头野牦牛组成一群。为了觅食,一天游荡几十公里,看似慢悠悠地观光,实际上个个都是冲着美食去的。

库木库里沙漠,沙与水共存,在一些开阔的地方形成绿洲,水草丰美。沙漠中的绿洲,是野牦牛的“食堂”,紫花针茅、硬叶苔草、垫状驼绒藜等高山寒漠植物,就是野牦牛的主要食物了。
经常在清晨和黄昏时分,跑到绿洲觅食,但从不会在这里休息,因为容易遭遇危险。中午前后,会跑到陡峭的山坡,安安静静地站着反刍;需要卧地休息时,会跑进沙漠里,一个个都聚集在沙丘凹处卧着。
文章来源:《沙漠与绿洲气象》 网址: http://www.smylzqx.cn/zonghexinwen/2022/040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