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第一大沙漠遭洪水袭击,淹没300平方公里,沙漠

来源:沙漠与绿洲气象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那么,下雨量变多对于缺水的地区是好事吗?事实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土质松软,没有固定河道,一旦碰上暴雨季节,就是创造山洪的理想条件,会将村庄等瞬间淹没,这对当地居民来

那么,下雨量变多对于缺水的地区是好事吗?事实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土质松软,没有固定河道,一旦碰上暴雨季节,就是创造山洪的理想条件,会将村庄等瞬间淹没,这对当地居民来说无异于是大灾难,还有人表示,暴雨带来的也不全然是灾难,我国多年来致力于植树造林,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发生变化,很可能暴雨过后沙漠会变“绿洲”,然而,要想沙漠变绿洲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两次的暴雨并不能改变当地的原本生态。

天气异常是当今社会首要关注的问题,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因高温天气引发山火,使当地居民苦不堪言,目前已经有数百名民众因此死亡,而部分沿海国家也在遭受洪水引发的灾难,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沙漠也在遭受洪水袭击,难道沙漠也要变“绿洲”了?但暴雨的出现可能意味着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或将消失。

有分析称,沙漠遭遇洪水和全球气候变暖有着巨大联系,说明全球气候真的“乱套”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高大的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直都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报道称,近期,新疆轮台县天山山脉突降暴雨,再加上天山在夏季融化成雪水,形成了季节性洪水,罕见“奇景”给当地造成很大损失,油区道路被洪水袭击,电线杆倾斜、多处油区道路冲堤溃坝,淹水面积达到了300多平方公里,导致油区生产和勘探工作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3万套设备和50辆勘探车辆也被波及。

据报道,常年缺水,拥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近日出现罕见暴雨,要知道,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就是多风少雨,气候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因此,当出现暴雨时,瞬间引发国际社会热议。

此外,有专家指出,地球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极端天气带来的灾难将在未来频繁发生,这必须引起全球重视,现在,地球就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人类发出警告,美国、加拿大等地的高温天气,离“赤道”很近的巴西多地出现罕见寒流天气,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说明2021年或许是全球气候转变的“临界点”,人类应该开始自我反省,共同为生存家园出一份力。

文章来源:《沙漠与绿洲气象》 网址: http://www.smylzqx.cn/zonghexinwen/2022/0523/583.html



上一篇:“边走钢丝边绣花” 沙漠变绿洲
下一篇:4000亩沙漠变“绿洲”!中国技术创下奇迹,或给

沙漠与绿洲气象投稿 | 沙漠与绿洲气象编辑部| 沙漠与绿洲气象版面费 | 沙漠与绿洲气象论文发表 | 沙漠与绿洲气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沙漠与绿洲气象》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